• 卡尔卡松
发布于 2018-03-01 11:52:20
几百年间,无数的骑士、剑客和弓箭手们血洒于此,大小改变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成就了卡尔卡松城的荣誉和辉煌。而长期的战争,也把这座城堡打造成了固若金汤的巨型要塞———趟过昔日的护城天堑奥德河(Aude),从伸缩自如的旧桥(Pont Vieux)上鱼贯而入,古老而厚重的城堡默默地直视着慕名而来的游客。

如今,卡尔卡松很好地保存了两千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在1996年和1997年依次连续见证了米迪运河和中世纪古城的申遗成功,她也因同时享有这两大历史文化瑰宝而举世闻名。


名称由来
卡尔卡松的命名可追溯至9世纪的一个传说: 当时城市是撒拉逊人的,查理一世想对其围攻,但是城市领导者卡尔卡(Carcas)夫人严防抵抗,经过长时间鏖战,双方士兵都饥渴交加,而就在城中只剩下少许面粉和一头小猪的危急时刻,卡尔卡夫人有了削弱敌方士气的妙计:她将城内仅剩的粮食喂给了一头猪,然后把猪从塔楼上摔到城外地上,猪的肚肠顿时爆裂,查理一世及其将士们发现猪满肚子都是谷物,误以为城中仍有大量食物补给便撤兵放弃了攻城。就在查理一世踏上归途时,卡尔卡夫人下令奏鸣军号、欢庆和平。卡尔卡松(Carcassonne) 的来源便是« Carcas sonne »(sonner意为喇叭等鸣、响)这一标志胜利和和平到来的短语了。

城镇风貌
古堡拥有内城与外城双重城墙,26座箭楼点缀其间,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防御网。藏身于将近2米厚的哥特式城墙之后的,是宫殿、教堂、广场、市集和房屋街道等错落有致的庞大公共设施,长达3公里的主干道延伸出一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巨型城市。登上最高的碉楼远眺,远方比利牛斯山顶的积雪若隐若现。内城四处可见日常生活的场景,铁匠铺、面包坊、裁缝店,依旧是千百年前的摆设与布置。尽管贵为“世界文化遗产”,卡尔卡松仍然是平易近人的,虽然散发着沧桑气息的建筑物与游客现代而时尚的身影有些格格不入,可城堡内外的生活似乎从未改变过平静安康的本色。

米迪运河
米迪运河开凿于17世纪法国王权鼎盛时期,将地中海直接与大西洋沟通起来,实现了历代法国君主绕过直布罗陀海峡,避免受制于另一个欧陆强国西班牙的梦想。
如今在米迪运河上已很少见运输商品船,已改为旅游观光的小驳船航行。但是经过道道船闸,一路风景秀丽宁静。尤其在卡尔卡松这段,静谧至极,甚至连经过的游船都会熄了引擎悠悠漂过。看到好风景还可以上岸瞅瞅。停船上岸之后走进新城,小巷、喷泉、石头房子、大教堂、博物馆、绿荫广场、露天市场......全是法国南部特有的景色。

中世纪古城(Cité Médiévale)
卡尔卡松的中世纪古城(Cité Médiévale)建在一个昔日的古罗马要堡垒遗址上,并且在13世纪成为讨伐阿尔比教徒(Albigeois)的十字军的中心。位于古城脚下的市郊被毁之后,国王圣路易(Saint Louis)在1245年允许居民建造一座新的防御性村镇:圣路易筑防新城(Bastide Saint Louis)。
城堡十分有特点,它外围拥有护城河和双重城墙,外层为哥特式城墙,内墙为高卢-罗马式城垒,内外城墙之间共有52座城垛塔楼(也称箭楼),每一座塔楼都有用功能、事件或地理位置来命名的名字。形成了两道长约3公里的坚固防御包围圈,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从中心广场往前走,不一会就来到了神秘的“城中城“-伯爵堡(Chateau Comtal),他建于12世纪,最初是特伦卡韦尔伯爵们的府邸。1226年,卡尔卡松归属法国王家领地之后改建成堡垒。圣路易执政后,在伯爵堡外挖了一条宽阔的护城壕沟,架起了桥洞,并修筑了一个半圆型的城墙,将伯爵堡加固成了一个防御严实的内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中之城”。
这80户原住民,他们忠诚地坚守着祖先的基业。城内弯弯曲曲的狭窄街道两旁,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商店、餐馆、咖啡馆和少许酒店等,有许多街道和房屋都挂着它原始面貌的图片或照片,骄傲地向人们展示它们的历史变迁。
正所谓可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纵使时间带走了豪杰的血肉之躯、带不走的只有清冷的城池,但流传下来的更有很多英雄史诗,等待你去听当地人诉说。